父亲是残障人士,我选择了康复医学澎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多少钱 https://m.39.net/pf/a_4527136.html
                            

原创韩旭华山康复医学科

见习心得体会

年8月,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怀着一腔热情,我有幸在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一个月见习。时间一晃而过,我圆满结束了见习,这一个月在临床的所见所得让我收获满满,坚定了我在康复医学之路上走下去的信念。

图1医院总院

图2医院康复医学科一角

在来医院康复医学科见习之前,我对于康复医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和感性的层面。我的父亲是一位残障人士,我选择康复医学的初衷是希望未来能够帮助像我父亲一样的残障人士最大程度地恢复自主行走能力,为他们重新树立自信,更好地投入日常工作,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并且最大限度地预防由残疾带来的身心的二次损伤。而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因为还没有机会进行亲身实践,无法将理论进行验证,学习的过程难免觉得有些枯燥。在完成了大三的部分临床课程后,我萌生了借着暑假的契机进行一次实践学习的想法,秉承“要向最好的医师学习最精湛的医术”的初心,我慕名找到了医院康复医学科吴毅主任。我了解到吴毅主任是医院康复医学科教授,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康复医学科近年来位列国内康复医学专科的前列。“初生牛犊不怕虎”,我鼓足了勇气给吴毅主任写了封邮件,在投出邮件后的日子里,虽然我知道他工作一定特别繁忙,也许无暇顾及我这样的无名小卒的请求,没有对收到回信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我几乎每天都会查看一次邮箱,心底殷切期盼着回信。在收到回信的那一刻,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而之后见到吴毅主任本人的那一刻更是让我恍如置身梦境!

在接下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一名临床康复医师的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跟着吴毅主任看门诊、查病房、开科会、听讲课,这让我对康复医学有了更加全面深入和理性的认识:

一名合格的康复医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影像学基础和读片能力。以前我认为影像学是辅助学科,对于影像学并不重视,认为康复医师对读片能力要求应该不高,但经过这一个月的见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掌握影像学读片技能的重要性——只有把片子读对、读准,才能够对患者的诊断、预后作出精准的判断,从而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个确切的诊疗方案。比如: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片子,首先需要明确脑卒中的类型(梗死/出血),其次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接着是对病灶引起的功能障碍进行判断,然后综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等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由此为患者制定一个合理清晰、目标明确的诊疗计划。吴毅主任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抱着莫大的希望慕名而来,而他以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提供了最出色的临床诊疗服务,让患者和家属对其疾病状况和预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名优秀的康复医师需要具备绘图说话的能力。未曾听闻或者是见过哪位医师是一边绘图一边为患者看病的,吴毅主任可能就是其中一位,吴毅主任认为画图能够加强对解剖结构的记忆,从而能够在需要时信手拈来,清楚地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地展现在纸上,不仅方便指导学生,便于领会,还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听得明白,易于理解。

图3吴毅主任通过绘图的方式向患者解释病情

在吴毅主任绘制解剖图时我也在一旁进行模仿,起初总觉得无从下笔,但画着画着,就觉得没有那么难了,比如:基底节的横切面图、臂丛神经图、脊髓横切面图、Willis动脉环图、脑桥横切面图、左大脑皮质功能分区图等等,我都尝试着画了很多遍,通过绘制,我的确对这些解剖结构的记忆更加深刻,在影像学读片时心中也更加有数,我深知:一名优秀的康复医师必须脑中有物,笔下有形,心中有数。

图4吴毅主任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损伤部位进行绘图

图5吴毅主任查病房时现场手绘患者的脑部病变部位

以下是吴毅主任彩笔绘制的解剖图和我反复尝试的拙作:

吴毅主任的画作:

图6吴毅主任手绘“基底节、背侧丘脑和内囊”解剖图

图7吴毅主任手绘“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图8吴毅主任手绘“脊髓横切面解剖图”

图9吴毅主任手绘“大脑皮层功能分区解剖图”

图10吴毅主任手绘“脑干(脑桥)横切面解剖图”

我的拙作:

图11基底节横切面解剖图

图12大脑动脉环解剖图

图13脊髓横切面解剖图

图14大脑皮层功能分区解剖图

做一名真正能够帮助患者的医师既要有才,更要有德。“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吴毅主任在我的眼里便是这样一名德才兼备、令我敬仰的医师。他既有极强的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又负担着高压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始终保持着一种服务患者的理念和病人至上的精神力量,着实令人敬仰!在这一个月的跟诊过程中,不少患者及家属直言“有吴主任在,我们就放心!”也有很多患者感慨“吴医师真好!在您这儿看病,不仅能够把病看好,与您交流时心里还感到特别温暖。”虽然我不是患者,但我能感同身受,无论是专家门诊、高级门诊还是特需门诊,吴毅主任对待每一位患者都一视同仁,十分用心。

作为一名优秀的康复医师,临床和科研缺一不可。我十分有幸,受邀参加了一次研究生开题报告会和一次课题报告会。我最大的感触是:研究生的科研任务和负担很重,要兼顾临床和科研更是难上加难,但如果要成为一名走在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医师,临床和科研必须各个击破。

图15吴毅主任临床与科研团队的定期组会

记得在一次病例报告会上,有个眼动脉栓塞导致失明的病例,汇报的医师提出“逆行动脉栓塞”理论,吴毅主任表示质疑,但并未当场指出,而是在会后我与他的交流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想要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理论的可行性。我时常思考:临床医师为什么要做科研?医师做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服务于临床。但现当下,中国医师普遍面临着发文章的压力,很多是为了现实目的,如晋升需求、提高奖金等。我曾经对这种现象有过反感,但现在我渐渐明白:如果只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医师,可以选择不做科研,可以去科医院工作,但如果想要做一名有些理想的、能够为医学进步作出一点贡献的医师,科研是必经之路。

图16参加科室学术讨论会

做科研,一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服务于患者;二是为了医学进步,为理想而奋斗,而本质目的即“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我已经做好了艰苦奋斗的准备,吴毅主任的团队中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我的榜样!而成为一名像吴毅主任一样的好医师,是我心向往之的毕生追求!

致谢

感谢吴毅主任提供给我这样一个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受益匪浅,铭记在心!

感谢朱玉连副主任、吴军发主任医师、王念宏副主任医师、胡瑞萍副主任医师、余克威老师、樊蕴辉老师、田闪老师、杨青老师、陆蓉蓉老师、张敬军老师、白晓晨老师、林艳霞老师等全体老师在这一个月的见习过程中给予我的所有关照和指导!

通过这一个月的见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选择康复医学的决心与信心,同时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距离成为一名国内顶尖康复医学科的医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此,对各位老师的无私帮助,再一次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作者简介

韩旭南京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4年级学生,级医院康复医学科暑期见习学员。带教老师:吴毅主任。

编辑:刘加鹏

版块负责人:姜从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mb.com/bfbz/15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