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这一隐匿的疾病,随时可能破裂,给患者带来生命威胁。王阿姨的案例便是明证。这位66岁的老人,在干完农活回家的路上,突然头痛欲裂,回家后便陷入昏迷。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其实,颅内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它形似一个“瘤子”,但实际上只是血管壁薄弱部分在长时间血流冲击下逐渐膨出扩张形成的“小血泡”。这个“小血泡”一旦破裂,后果将不堪设想。动脉瘤与肿瘤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凶险程度却毫不逊色。脑动脉瘤破裂往往发病急骤,且致死致残率极高。因此,及早发现并治疗动脉瘤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及时发现颅内动脉瘤,又如何预防和治疗呢?哪些最常见的症状预示着可能罹患此病呢?颅内动脉瘤在未破裂时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在接受头颅CTA或磁共振MRA检查时才偶然发现。然而,少数动脉瘤较大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迹象,如头痛、呕吐和视力减退等。当动脉瘤压迫到神经时,患者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例如动眼神经麻痹,具体症状包括眼睑下垂、瞳孔扩大以及对光反射消失等。
在治疗方法上,专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动脉瘤的生长位置及形态,以及血管造影的结果。对于破裂风险较小的动脉瘤(3mm),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并定期复查以评估破裂风险。而对于那些处于血管分叉位置、形态不规则或突起明显等具有较高破裂风险的动脉瘤(3mm),医生则可能建议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一旦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开颅夹闭动脉瘤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是两种常用的手术方法。相较之下,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迅速且并发症较少的优势,因此常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这种手术方式特别适合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病情严重、存在多发动脉瘤或开颅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此外,对于40-60岁之间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有动脉瘤家族史或多囊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建议在进行体检时增加心脑血管CTA或磁共振MRA等检查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并预防颅内动脉瘤。当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时,应进一步进行DSA检查以明确诊断。总之,通过常规筛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预防颅内动脉瘤,确保健康。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定期进行心脑血管CTA或磁共振MRA等检查至关重要。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避免高盐高脂饮食,也是预防破裂出血的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身体健康,远离灾难性后果。
简介吴盼星,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位,同时担任台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他擅长脑动脉瘤等脑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并在脑出血及重型颅脑外伤的手术与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周五上午,他会在门诊二楼神经外科诊区坐诊,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供稿与编辑朱珊珊
责编李婧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