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湖南吉首的13岁男孩恒恒(化名),今年3月起突然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没想到被诊断为“尿毒症”。
9月13日,医院传来好消息,幸运的恒恒成功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这也是该院获批成为国内首家人体肝、肾移植医院后,开展的首例肾脏移植手术。术后恢复不错的恒恒第一件事就是想:“回学校上课!”
13岁患儿拥有了“第3个肾”
今年3月20日,恒恒医院,做了穿刺确诊得了尿毒症。“我整个人一下子都懵了,真没有想到孩子是得了这个病。”恒恒妈妈说,医师在恒恒肚子里放了管子,每天要做4次腹透。医师说孩子要真正好起来,只能做肾脏移植手术。从那天开始,全家就一边治疗一边等待肾源。
幸运的恒恒等到了合适的肾源,来自一名4岁的患儿。医院紧急为他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为了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孩子的手术创伤,主刀医师、泌尿外科主任赵夭望教授和团队为孩子实施了“2+1”的移植方式。即两个失去功能的肾脏不取出,重新植入一枚新的肾脏进行功能替代。“也就是说,孩子目前体内是有3个肾脏的。”当新的肾脏发挥功能,原本的两个肾脏会渐渐萎缩,一般不用再手术取出,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
9月13日上午,在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移植监护病房,恒恒推着输液杆在愉快的“遛弯”。虽然还身着病号服,但孩子的精神头非常好,原本白净的脸上多了健康的红润。湖南医院党委书记赵卫华,主刀医师赵夭望教授来到病房看望恒恒。两位赵伯伯给孩子“许了愿”,这个“十一”就能回家了。恒恒特别开心,竖起大拇指给自己点赞。他说:“还没想好回家要做什么,回学校上课算一件!”
移植黑科技,鸡蛋上“绣花”
赵夭望介绍,给恒恒植入的肾脏来自一名4岁的患儿,术前要先对这枚肾脏进行修整,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原有组织的血管鞘膜,避免造成术后血管狭窄。
4岁孩子的肾脏差不多就是一个鸡蛋大小,血管非常纤细。“就像在鸡蛋上绣花,所有的动作都要特别的轻柔。”同时,由于是“2+1”的手术模式,相当于要给孩子重建一套“管道系统”,以确保新肾脏的正常使用。术中首先要进行的是恒恒体内的髂内动脉、髂外静脉分别与新肾脏的动脉、静脉吻合,以恢复新肾脏的血供。另外,需要在恒恒的膀胱上开口,以连通新肾脏的输尿管。因为是新增的一枚肾脏,把它放在哪里也是特别需要考虑设计的。经过反复详细的术前评估,手术团队最终将这枚新肾脏顺利放入了孩子的右侧髂窝內。
8月31日12时26分,供脏完成修复,恒恒被推入手术室实施麻醉。13时,手术正式开始。17点10分,历时4小时10分钟,医院首例肾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当晚19时41分恒恒苏醒,20时10分通过自主呼吸试验,成功拔除气管导管,改鼻导管给氧。9月1日,术后第二天,恒恒就能下床行走了。
赵夭望表示,健康人的两侧肾脏共有万个肾单位,一般情况下,约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肾单位就可以维持正常的肾功能,因此恒恒一个肾脏就能维持正常生活了。
移植技术造福湖湘及周边省份重病儿
“看到孩子恢复得很好,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医院党委书记赵卫华表示,作为国内首家同时获得人体肝、肾移植医院,加强移植管理,推进移植体系建设,对于湖南地区及周边省份终末期肝肾疾病的患儿来说是一大福音,将极大地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十四五”期间,医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人体器官移植的临床服务能力,促进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产出,带动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肝病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手术科等相关学科发展。进一步联合爱心慈善基金开展爱心救助,进一步推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使儿童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实现公平、公开、公正,让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在器官捐献家庭的大爱中延续、重生。“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三湘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化高水准的医疗技术,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
潇湘晨报记者夏盛通讯员姚家琦刘宇刘立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