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夹闭术后动脉瘤复发来看麻省总医院的

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术后极少出现动脉瘤复发。然而,对于术后动脉瘤复发的病人,再次行开颅夹闭手术则异常艰难,因其手术部位容易产生粘连及胶质瘢痕,再次行开颅夹闭手术具有高致残率及死亡率的特点。

近期发表在WorldNeurosurgery杂志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医院神经外科的Adeeb教授等介绍了其团队使用Pipeline治疗开颅显微夹闭术后复发动脉瘤的宝贵经验。

注:PipelineEmbolizationDevice(PED)是一种新型血流导向支架,通过增加支架网丝密度,干扰瘤颈部和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诱发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PED已经广泛用于巨大动脉瘤及宽颈动脉瘤的治疗中。

研究介绍

一共有7个病人纳入该研究中,开颅显微夹闭动脉瘤到诊断动脉瘤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3年,在接受PED治疗前10~14天,患者每日口服阿司匹林(mg)及氯吡格雷(75mg);发生动脉瘤破裂的病人,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不超过mg,氯吡格雷不超过mg。

经PED治疗后,所有病人均无出现功能障碍及死亡情况,先前的开颅夹闭手术没有对PED的放置及后期预后造成影响。

术后病人皆接受3个月的抗凝治疗。随访中,所有动脉瘤皆未显影,没有出现复发(图1)。

图1A、B:术前左侧颈内动脉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提示开颅夹闭术后,后交通动脉复发囊状动脉瘤;C-D:术后左侧颈内动脉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提示经PED治疗,8个月后随访复查发现动脉瘤不显影,已完全闭塞

典型病例介绍(坎坷的治疗之路.....)

患者是一个69岁的老年女性,具有颅内动脉瘤家族史,已确诊为颅内多发动脉瘤(7个),于年及期间经历4次开颅手术夹闭(3个右侧大脑中动脉瘤,2个左侧大脑中动脉瘤,1个右前交通动脉瘤,1个右小脑前下动脉瘤)(图2)。

图2A:左侧椎动脉造影提示先前已针对后循环中的动脉瘤行手术夹闭及弹簧圈填塞;B:复发的小脑后下动脉囊状动脉瘤;C:PED横跨动脉瘤颈;D:术后6个月复查,动脉瘤完全闭塞

在年时,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剧烈头痛、颈强直,经CT检查后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明确出血为右侧小脑上动脉瘤破裂所致,同时发现右侧小脑后下动脉瘤复发,随后使用弹簧圈填塞这2个动脉瘤。

年,右侧小脑上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再次行弹簧圈填塞。年,患者随访行血管造影复查时发现右小脑后下动脉瘤复发,该动脉瘤为囊状动脉瘤,直径为5mm,瘤颈宽度为2mm,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mRS评分为0。

由于再次开颅手术存在术中动脉瘤破裂、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风险,最终选择了PED血管内治疗方案。手术顺利,术后没有出现任何介入治疗并发症,术后mRS评分为0,出院后6个月行血管造影复查提示动脉瘤没有显影,已治愈。

由此作者认为:PED是治疗开颅夹闭术后复发动脉瘤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

编辑

李晴









































北京有效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白殿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mb.com/blbl/176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