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分解烯醇酶有多种二聚异构体,由α、β和γ三种亚基单位组成。其中α亚单位见于哺乳动物多种类型组织,β亚单位主要见于心脏和肌肉组织,αγ和βγ两种酶异构体被称为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高浓度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以及由这些细胞所引发的肿瘤细胞中。[1]
2月4日下午接班,同事告知自己有一个结果不敢审核,肿瘤标志物检验项目中仅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轻度升高,如图1,NSE17.26ug/L,我室参考范围0~16.30ug/L。
图1查看患者信息,男,75岁,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仪器、试剂、质控等影响因素在此不做过多的叙述与排查,虽然NSE轻度升高,但自己首先考虑的是标本因素,诸如:脂血、溶血、黄疸等常见干扰因素。
同事找出标本,仔细观察,未发现血清有任何异常。此时,自己心中已有定数,调阅患者血常规便可知分晓。果然,患者血常规如图2,WBC、RBC、HGB均正常,只有PLT略微增高,PLT×10^9/L↑,C反应蛋白27.60mg/L。
图2很多老师看到这,可能会疑惑,NSE轻度升高和血常规有什么关系吗?不急,这点稍后再解释。为排除患者其它因素干扰,尤其是基础病或并发症之类的影响,查阅患者更多的检查报告及电子病历信息。
凝血五项:正常。
甲状腺功能三项(FT3、FT4、TSH),肌钙蛋白T:正常。
生化结果:γ-GGT98U/L,UAumol/L,TG2.16mmol/L,Mg1.05mmol/L,余均正常。
CT检查:双肺多发感染;主动脉、冠状动脉少许钙化;肝内多发囊肿;双肾小结石。
查看电子病历得知,患者老年男性,起病急,因纳差、全身乏力7天,加重伴胸闷1天入院,血压/86mmHg,既往有嗜烟、嗜酒史。
于7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咳少量黄色浓痰,伴有发热、寒战,伴纳差、全身乏力,偶有头晕、头痛,上腹部不适。曾到当地诊所治疗3天,效果欠佳。
腹平软,肝区叩击痛,右肾区叩击痛,全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初步诊断:纳差待查、胸闷待查、高血压病3级。
肺癌:常见于老年人,表现为咳嗽,干咳或咳脓性痰,伴有咯血或痰中带血,体重下降,胸部CT可助鉴别。
查阅书籍可知NSE的临床意义为[1]:正常人群或良性疾病患者中,NSE水平很低,而在患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恶性肿瘤的患者中NSE的水平增高。在患小细胞肺癌(SCLC)和神经母细胞瘤(NB)的患者中尤为明显。
NSE是SCLC和NB主要的肿瘤标志物,SCLC患者血清NSE明显增高,其灵敏度达80%,特异性达80%~90%,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NSE并无明显增高,可作为SCLC和NSCLC的鉴别诊断指标,NSE是目前公认的SCLC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的肿瘤标志物。
NSE水平在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和黑色素瘤等肿瘤亦可升高。
参考NSE的临床意义,再对照患者的CT及检验结果、临床症状,均不符合肺癌的相关指征,故暂不考虑肺癌的因素导致血清NSE轻度升高。
那会是什么呢?答案其实就在血常规中的血小板总数这一指标。我们在思考某个生化或免疫检验项目的升高或降低时,往往考虑的是它的临床意义,而忽略检测该项目的一些注意事项。
在NSE测定的注意事项一栏中,提及到待测标本避免溶血,因红细胞与血小板中含有大量的NSE,会产生假阳性结果。
本案例中患者的标本虽然不溶血,但是患者的PLT总数×10^9/L,猜测患者血液离体后进行凝固过程中、标本运输途中、离心过程中,较高数值的PLT释放出部分NSE到血清中,故而导致NSE轻度升高现象。
为验证高血小板可以导致血清NSE轻度升高的猜想,自己和实习同学在LIS系统统计、排查去年数据,还真找到一例。查找条件的前提是,患者非肿瘤科病人,且排除相关肿瘤史。
该患者为年11月入院,男,53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如下图,其NSE为16.50ug/L,我室参考范围0~16.30ug/L。
血常规结果:PLT×10^9/L↑,WBC11.98×10^9/L,RBC5.56×10^12/L,HGBg/L。
生化结果:ALT74U/L,γ-GGT63U/L,脂蛋白(a)mg/L,余基本正常。
凝血五项:Fbg5.80g/L。
甲状腺功能、肌钙蛋白T:正常。
查阅该患者电子病历信息,得知:患者老年男性,起病缓,病程短,因眩晕、睡眠障碍1月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体格检查未发现患者有胸闷、呼吸困难、咯血、咳嗽等呼吸系统的相关症状。
这名患者的血清NSE也是轻度升高,而血小板总数也是偏高,排除呼吸系统疾病、排除溶血(血清钾4.89mmol/L),依旧也是考虑PLT影响了NSE浓度。
1、对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尤其是结果处于临界范围,或者是比参考范围稍稍高一些时,检验人员在审核报告会显得比较犹豫,到底这结果是灰区呢?还是患者真有该肿瘤标志物的相关症状?还是有其它因素干扰?
个人建议,在审核发光免疫报告时,除了要知道该项目的临床意义外,也要对患者的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免疫性抗体因素干扰,特别是要留意该免疫项目的注意事项一些细节说明与解释。
2、检验科发光免疫组中的报告是比较考验检验师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在老师们口中流传着一句话:看不见的,才是最难的,也是最考验人的。
诚然如此,发光免疫项目在排除试剂、标本、质控、人员操作、仪器等常规因素外,往往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抗体因素干扰才是棘手所在,需要逐个分析排查,如类风湿因子、异嗜性抗体、补体、溶菌酶等。
3、通过对两个极其类似的案例讲解,排除患者自身肿瘤,血清NSE轻度升高主要还是由于PLT总数的偏高,其原因可能是我们目前测试的NSE是血清浓度,容易受血液离体后凝固、运输中震荡、离心力过大过长导致PLT释放部分NSE。
当然,自己也有一个想法,血浆的NSE是否不会受高PLT影响呢?这还需要一些试验进行验证说明。
4、另外,肿瘤标志物的结果稍稍偏高,有时会引起患者的争议与不安,或临床质疑检验结果不准,此时我们也要积极寻找原因,并告知该项目的注意事项,因为患者及临床并不了解检验科的项目测试原理及注意事项。
血清NSE的轻度升高,排除溶血因素外,也和血小板有着密切联系,在工作中应结合患者所有的检查进行分析与思考,排除肺癌因素,从血分析入手会显得事半功倍。
[1]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