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7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恶心呕吐症状持续3小时而入院。入院前3小时,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并伴有恶心和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紧急头CT检查未发现明显出血,但头CT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随即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为寻求更进一步的治疗,转入本科室,并进行了急诊“取栓手术”。
患者既往有膀胱癌手术史,但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和消化道溃疡等病史。个人史方面,患者无抽烟和嗜酒习惯。在神经系统检查中,患者神志表现为嗜睡,NIHSS评分为8分。双眼向左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侧鼻唇沟消失,右侧肢体肌力为级,左侧肢体肌力为5级,肌张力正常。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心率为50次/分。
术前影像学检查头CT结果显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头颈CTA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左侧颈内动脉存在闭塞情况。右侧颈总动脉造影显示,前交通已开放,右侧血流经由前交通与左侧大脑前动脉的联通,向左侧前循环提供了有效的代偿。左侧颈总动脉造影显示,颈内动脉C7段出现闭塞。
术前讨论经过充分讨论,我们计划为患者实施左侧颈内动脉取栓术。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我们准备了以下手术器械:深瑞达IAC7抽吸导管套装,其中包括一根抽吸导管和一根内径02”的导航导管;此外,还有6*30mm的支架以及微导管和微导丝。
手术过程在手术中,我们首先使用微导管进行造影,以确认目标血管的真腔位置。随后,我们释放了支架,并再次进行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血管显影情况不佳,这提示我们血栓的负荷量较大且质地较硬,需要进一步处理。采用SWIM技术,我们结合抽拉动作进行了取栓操作,成功取出了部分血栓。然而,造影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仍然处于闭塞状态,同时大脑前动脉的血栓出现了逃逸现象。在同轴技术的辅助下,我们顺利将深瑞达IAC7抽吸导管通过导航导管引导,使其轻松穿过眼动脉开口,从而有效避免了窗台效应。接着,我们将抽吸导管推送到颈内动脉的末端,并在路图指引下进一步将导管送至血栓的尾端。随后,我们采用了ADAPT技术进行抽吸取栓操作,最终造影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已经成功再通。在完成取栓再通后,我们发现左侧大脑前动脉的血栓出现了逃逸现象。术中成功取出的血栓样本。术后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颅内未发现造影剂外渗或出血迹象。术后第十天,患者神志清晰,NIHSS评分为零分,表明神经功能无缺损。观察两侧鼻唇沟,发现其对称性良好,伸舌时居中,无偏移。此外,四肢肌力也达到5级,显示肌肉力量正常。
总结在运用SWIN技术进行取栓时,由于支架在切割抓取血栓的过程中,部分血栓碎块有可能脱落,特别是在支架回撤时经过路径迂曲的区域,血栓更易脱落,从而造成血栓逃逸。对于T分叉大负荷血栓的情况,应特别警惕血栓逃逸的发生。
相比之下,ADAPT技术抽吸取栓可能更适合处理大负荷血栓。在手术过程中,抽吸导管的通过性和支撑性显得尤为重要。深瑞达IAC7抽吸导管,在内芯的加持下,不仅增强了系统的支撑力,还具备良好的通过性,因而特别适用于颅内大负荷血栓的抽吸取栓操作。朱勋,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担任卒中中心副主任及创伤中心副主任。他在重型颅脑创伤、神经重症、神经肿瘤及脑血管病的手术与介入治疗方面拥有深厚的临床经验。此外,他还担任多个学术职务,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的委员等。在天津市医学会及多个相关学术团体中,他也担任着重要职务,如神经重症分会常委、脑卒中综合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他的专业背景与丰富经验使他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佼佼者。主治医师,硕士,天津市整合医学会第一届脑卒中综合治疗委员会秘书,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第二届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包括SCI论文5篇和中华等核心期刊论文3篇。同时,他还荣获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在科研方面,他积极参与国自然及省级课题2项。
张元兴的专业方向集中在脑血管病的微创介入及手术治疗,同时对神经肿瘤及颅脑外伤的手术治疗也有深入的研究。此外,他在严重多发伤及神经危重症的综合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荣获国家卫健委颁发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专项培训证书,以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5C证书。
张元兴目前就职于医院,以卓越的医术和专业的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主治医师,硕士
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他在神经外科临床领域深耕0余年,积极参与了余例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手术,涵盖多项复杂手术如脑血管支架置入、动脉瘤栓塞、动静脉畸形栓塞以及动脉取栓等。他精通神经外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对常见脑血管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了如指掌。特别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上,他擅长运用超早期溶栓和动脉取栓技术,同时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他还擅长处理危重脑卒中合并感染及多脏器衰竭的复杂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