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其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残率及死亡率极高……
作者|胡永珍
来源|神经外科医生胡永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是指没有破裂史或者与以前出血没有关系的动脉瘤,包括偶然发现的动脉瘤、多发动脉瘤中未破裂的动脉瘤,以及有临床症状但没有出血的动脉瘤。
国外尸检报告显示,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多数人无临床症状。而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其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残率及死亡率极高,因此有专家建议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给予预防性治疗。但基于缺乏完整的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研及循证医学证据支持,预防性治疗的利弊难以权衡,故目前对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仍存在很多争论。
临床上,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主要通过患者症状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发现,但由于多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无症状,其发生率难以准确评估,往往在尸检时才发现,国外报道其发生率集中在1%~6%之间。
据Ricardo等统计,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分布为:
?青少年中的发生率低于1%
?中年人发生率约为1%
?老年人中的发生率高于4%
近年来,随着无创性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如CT、MRI、CTA、MRA的广泛应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检出率也显著增高。脑血管造影及磁共振检查研究显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发生率为1%~2%。尸检报告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发生率为1%~9%。
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是迄今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自然史、治疗风险等开展的最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其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者:
?直径<1cm的动脉瘤年破裂发生率为0.05%;
?直径在1~2.5cm者及大于2.5cm者年破裂发生率分别为1%及6%;
由不同病灶所致的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者:
?直径<1cm的动脉瘤年破裂发生率为0.5%;
?直径>1cm者年破裂发生率则为1%。
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
直径为0.7~1.2cm、1.3~2.4cm及>2.5cm的动脉瘤,其年破裂发生率分别为1.2%、3.1%及8.6%;
对于无动脉瘤性SAH史者,<0.7cm的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除外)年破裂发生率为0.15%;
对于有动脉瘤性SAH史者,直径<0.7cm的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除外)年破裂发生率为0.4%。
当权衡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风险明显大于其自然破裂的风险时,我们考虑可以保守治疗,但要认识到影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诸多不良生活习惯,例如吸烟、酗酒、高血压及高血脂等,尽量降低以上风险对防止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尤为重要。
此外,定期而合理的影像学随访十分必要,若在保守观察过程中发现动脉瘤增大或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如较严重头痛、局灶性神经症状等)时,建议停止保守治疗而采取相应治疗干预,当然也应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意愿。
参考文献
[1]许百男,王芙昱.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策略[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5(6):-.
[2]MenghiniVV,BrownRDJr,SicksJD,etal.IncidenceandprevalenceofintracranialaneurysmsandhemorrhageinOlmstedCounty,Minnesota,to[J].Neurology,,51(2):–.
[3]IwamotoH,KiyoharaY,FujishimaM,etal.PrevalenceofintracranialsaccularaneurysmsinaJapa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