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在走路时突然感到头晕,甚至有种踩在棉花上的感觉?或者在明亮、宽阔的地方行走时,总觉得身体不稳,甚至莫名其妙地心慌、耳鸣?这些症状可能时好时坏,有时甚至让人怀疑是低血糖、颈椎问题或者单纯的疲劳。但如果这些感觉反复出现,甚至越来越明显,就不能掉以轻心。
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你以为的地方,而是藏在你不曾注意的某条血管里。要真正搞清楚这些症状的来龙去脉,首先需要了解一条隐藏在颅底的重要动脉。这条血管的位置特殊,连接着多个关键部位,一旦狭窄,身体各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那么,它究竟在哪里?结构如何?与身体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清楚。
基底动脉在哪里?它是一种怎么样的机构?要理解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什么会影响到这么多不同的症状,首先要知道它在身体中的位置以及它的机构。
基底动脉位于颅底的正中线,是人体重要的脑部动脉之一。它由左右椎动脉在延髓腹侧汇合形成,沿着脑干前方向上走行,最终分支成左右大脑后动脉。整个基底动脉的路径贯穿脑干前方,在解剖学上,它主要贴附于脑干腹侧表面,与桥脑、延髓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
从血管结构来看,基底动脉属于大脑后循环的一部分,是连接椎-基底系统的重要血管。它的主要分支包括:供应小脑下部的前下小脑动脉(AICA)和上小脑动脉(SCA),供应脑干的基底动脉穿支,以及最终分出的大脑后动脉(PCA)。这些分支共同负责向脑干、小脑和枕叶提供血液,并与前循环的颈内动脉系统在大脑底部形成交通。
基底动脉的特点之一是它没有对称的左右伴行结构,而是由椎动脉汇合后单独存在,因此在血流动力学上容易受到影响。当左右椎动脉供血不平衡或基底动脉自身发生狭窄时,会直接影响它的分支供血,进而影响脑干、小脑及后脑的功能。这种解剖特点决定了基底动脉的血流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相关症状的发生。
基底动脉供血减少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从人体整体来看,基底动脉的供血问题最先影响的是平衡,这是许多患者最先察觉到的症状之一:
剩余63%未读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