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机也能提供类CT功能?医生能及时进行手术效果评价,并应对突发状况!
来源:飞利浦医疗科技
C臂锥形束CT(CBCT)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一项新技术,即血管机类CT功能。因其便捷性和实用性,正越来越被介入医生认可和采用。以往,在介入治疗之后,需将病人另行送往CT检查室核查治疗效果,过程繁琐,且容易发生意外。例如,当介入治疗中发生脑出血时,再送往CT室检查,很容易耽误抢救。
目前,高端的类CT功能对微小结构如肿瘤小血管及介入支架的显示能力越来越强,同时还能配合血管机上的穿刺引导功能开展活检、引流和消融治疗,是应用广泛的一项实用功能。下面分享几例最新的高端类CT功能在肿瘤和神经介入应用中的病例:
病例1:图解肝癌介入治疗
技术支持:自动双期类CT
术前:判断肿瘤定位、供血血管
术后:及时评价肿瘤栓塞效果
小贴士:什么是自动双期类CT?
传统类CT功能采用注射两次造影剂方式,血管机分别旋转采集两次,得到动脉期和延时期图像。自动双期类CT只需注射一次造影剂,血管机自动进行一次往复式扫描,自动跟踪采集得到动脉期和延时期图像。
病例2:介入支架高清显示
技术支持:自动双期类CT
食道支架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多支架
小贴士:什么是高清类CT?
类CT重建可以选择重建体素大小,得到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重建图像。选择高清重建模式(重建体素最小可以达到40微米),可以清晰观察到细微的支架结构,有助于介入治疗术中及时对支架植入效果做评估和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置顶重庆白癜风医院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