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2日,由北京大医公益基金会主办,好医术承办,礼来公司冠名的《PVPPKP实战研修》系列线上直播学术学习交流活动如期举办,本场活动荣幸邀请到医院杨惠林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与各位同道交流PKPPVP治疗椎体肿瘤的诊疗策略,旨在进一步推动骨科事业的快速发展,赋能医生,帮助医生高效提升医术。
01
脊椎椎体肿瘤的分类、流行病学特点
脊柱肿瘤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多见的疾病,其病症的发生,多是由于接触有毒物质遭到病毒感染有关,大致可分为原发良性骨肿瘤、原发恶性骨肿瘤和脊柱转移瘤。
原发良性肿瘤主要包含骨样骨病、陈谷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血管瘤、嗜酸性肉芽肿、骨软骨瘤和良性巨细胞瘤等;原发恶性肿瘤包括脊柱成骨肉瘤、浆细胞或多发性骨髓瘤、脊柱软骨肉瘤、尤因瘤、脊索瘤等。脊柱转移瘤种类则比较广泛,多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45~56岁人群居多,常累及脊柱部位。
其中,背痛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经常早于其他神经症状数周或数月。可以见到两种性质不同的背痛:与肿瘤有关的疼痛和机械性疼痛,与肿瘤有关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夜间痛或清晨痛,?并且一般在白天因活动而缓解。这种疼痛可能是炎性介质或肿瘤牵张椎体的骨膜所致。
02
脊柱椎体肿瘤治疗指南
对于脊柱肿瘤的治疗大致可分为三种方式:临床观察、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部分脊柱良性肿瘤发展进展相对较缓慢,对脊柱的功能影响比较小,大多数病人是在体检时发现,尤其是血管瘤,对于这种类型通常可以不用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必须要予以医疗干预。
非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但对于放化疗敏感的肿瘤患者,可以先选择非手术治疗,比如放化疗、介入治疗等。
手术治疗:对于肿瘤破坏了骨骼造成脊柱不稳或引起相关神经症状的患者,建议积极手术治疗,比如单纯减压、肿瘤切除、内固定等。
03
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脊柱椎体肿瘤的重要地位
椎体成形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在影像引导下通过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目的的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椎体成形术已成为微创脊柱外科的热点之一,加上其治疗创伤小、镇痛作用奇效快、治疗时间短且能加固椎体,预防和减少病理性骨折,预防和减少成角后凸导致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受到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的重视。
04
PKP治疗脊柱椎体肿瘤的难点与对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更迭,目前广受欢迎的是PKP、PVP两种。PVP与PKP两者在止痛机制、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疗效、并发症等方面既有类似之处,又有区别,既有联系又有发展,其中PVP是基础,PKP为发展。
鉴于此技术比较新,开展经验有限,很多医生很难把控。虽然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也存在诸多的难点和挑战,比如术后失败。
而临床医生必须且紧急的就是不断的学习,深化系统理论、升级手术操作、熟知相关适应症及禁忌症,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术后翻修策略,进行全面的原因分析、翻修思路系统培训与技巧的不断练习巩固,以求提升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失败率。
本次课程,杨惠林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椎体成形术实战经验,结合经典病例、指南讲解等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授课,会议全程网络直播,吸引了众多的骨科通道一同参与学习交流。
随着大家对椎体成形术认识的不断系统、深化,对新技术、新器械系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椎体成形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将第一步提升,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好医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