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县庞佐乡卫生院脑卒中知识小讲座

白癜风症状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47166.html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其临床症候持续超过24小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好发于50岁及以上人群,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常以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等特征性表现,在城市居民死因中居首位。脑卒中可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病因不同。缺血性卒中是由供应脑部氧气和营养的血管发生狭窄或堵塞引起。出血性卒中是由于大脑内出血或大脑周围出血引起的。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心源性栓子的脱落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颅内动脉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基本病因

1、动脉硬化

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和狭窄可促发脑缺血性卒中。

2、动脉炎

如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疾病和钩端螺旋体所致的动脉炎等,可使动脉增生、肥厚、狭窄,而促发脑卒中。

3、先天性血管疾病

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可发生破裂出血造成出血性脑卒中;先天性血管狭窄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

4、血管外伤性损伤

外伤、受压、颅脑手术、插入导管和穿刺导致的血管损伤,可造成出血性卒中。

5、血液异常导致血栓易形成

如高黏血症(见于脱水、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白血病等),凝血机制异常(应用抗凝剂口服避孕药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血友病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所导致血黏度增加和血栓前状态。

6、血压异常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病因。低血压会导致脑部血流供应减少引起缺血性脑卒中。血压急骤波动也能增加脑卒中风险。

7、心脏病

心功能障碍、传导阻滞、风湿性或非风湿性瓣膜病、心肌病等心脏病发作,可导致低血压;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纤颤,可导致其它部位形成的栓子脱落并游离,最后可能堵塞在脑部。

危险因素

1、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1)年龄:年龄越大,卒中发生风险越高。

(2)性别:男性发病风险大于女性。

(3)种族:有研究发现不同种族的人群患病率有一定差异。

(4)家族史:家族中有人有卒中或其他脑血管疾病史,发病风险会增大。

(5)有卒中发作病史的患者,若不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仍有发病风险。

2、可控制干预的危险因素

(1)疾病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房颤、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动脉狭窄等。

(2)生活因素:长期熬夜、吸烟、酗酒、体力活动不足、肥胖和超重。

由于病因、病变部位不同,脑卒中的症状也不一致。卒中可能突然发生,也可能渐进性发展。例如,起初患者可能只感到轻微的乏力,可一段时间后,则会发现一侧的上肢和下肢无法活动。而有的患者突然急性发作,给人预留的反应和抢救时间很短。

典型症状

1、先兆表现

有些患者可能发病前出现以下症状: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2、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患者发病前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的肢体无力;也可能在没有症状的前提下突然发生脑梗塞然后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

3、出血性脑卒中

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并发症

1、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

发病率高,暂无大样本统计数据。医生会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等利尿脱水降颅压治疗,必要时开颅减压。

2、脑梗死患者出现脑出血

患者因脑血管狭窄或堵塞造成的脑梗死入院,后期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脑血管破裂出血情况,发病率约为8.5%~30%,通过停用可导致出血的药物可以预防。

3、癫痫

发病率早期约2%~33%,晚期约3%~66%,可以对症抗癫痫治疗,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孤立发作一次或急性期病性发作控制后,不建议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卒中后2~3个月再发的癫痫,建议按癫痫常规治疗。

4、吸入性肺炎

发病率约5.5%,系吸入酸性物质,如动物脂肪、食物、胃内容物、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或其他刺激性液体后,引起的肺损伤。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通过早期处理吞咽困难,避免误吸可以预防。

5、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

在出现尿失禁的患者中(约占总体的40%-60%),约29%的患者发生尿潴留。预防方式:尿失禁者避免留置尿管,尿潴留者应测定膀胱残余尿。可配合物理按摩、针灸等方法促进恢复排尿功能,必要时可间歇性导尿或留置导尿,有尿路感染者根据病情决定抗感染治疗。

6、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发病率约2%,鼓励尽早下床活动可以预防。

7、压疮

脑卒中卧床患者,常伴有肢体瘫痪、感知觉障碍等症状,使患者易出现血液循环阻滞、营养不良、皮肤受压、水肿、感觉缺失等异常现象,从而易引起压疮。因此患者的日常护理非常重要,陪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勤翻身和清洁身体,预防压疮。

8、营养障碍

约50%的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可能会出现营养障碍,必要时给予补液和营养支持。提倡肠内营养支持。

9、卒中后情感障碍

应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注意卒中后焦虑与抑郁症状,必要时请心理专科医师协助诊治。对有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应该行相应干预治疗。

10、应激性溃疡

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包括大手术)、感染及其他应激情况时,出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急性损伤。

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治疗能导致卒中的疾病,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卒中发生。

1、肥胖和超重者应积极控制体重。

2、适量运动,正常成年人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30~45min的体力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

3、合理均衡饮食。少油盐、低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肉类等。

4、监测并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5、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等。

6、戒烟、限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mb.com/zlyy/11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