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声入门

Hi

一本好书,与您共享

长按识别   一、解剖   1.颈动脉走行与血流状态   ●颈部血管有颈总动脉与椎动脉两个系统,供给包括脑在内的颅部组织、器官血液。   ●右侧颈总动脉起始于从主动脉弓发出的头臂干(无名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则由主动脉弓直接发出。两侧的颈总动脉都在胸锁乳突肌的内侧上行,之后走行于甲状软骨的外后方,存在压力感受器等的部位略膨大形成颈动脉窦,在甲状软骨上缘的高度分成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呈纡曲状在咽部的外侧上行,通过颈动脉管进入颅内,流入Willis环为颅**血。   ●颈外动脉从起始部分出甲状腺上动脉,随后先后分出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等,主要为颅外供血。   ●椎动脉分别起始于左、右锁骨下动脉,在颈部深处上行。通过颈椎的横突孔,在颅内左、右椎动脉汇合形成一支基底动脉,并从Willis环的后方并入该环,在颅内主要为脑干及脑后部供血。      ◆从左右颈总动脉分出的颈内动脉与椎动脉,为大量耗氧需血的脑组织供血(营养血管)。   ◆椎动脉从体表起始,经过颈总动脉深部,管腔较细,走行经过椎体的横突。   ◆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分叉的位置与角度,存在着个体差异。   2.颈动脉名称与观察范围   颈部动脉走行的正面观解剖模式图。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的范围,囊括颈总动脉的起始部至颈内、颈外动脉的分叉处上2~3cm及椎动脉的一部分(实线部分)。   图1-1颈部动脉的名称与观察范围      ◆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观察范围有限,也存在着个体差异。   ◆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发部位,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的颈内动脉起始部容易发生动脉硬化。   二、设备与调节   1.探头的选择   ●从体表起至深度约3cm的组织血管检查主要使用7.5MHz以上的线阵探头。*近开发出了14MHz的高频探头,使图像的分辨率明显提高。   ●若线阵探头检查颈总动脉及椎动脉的起始部困难,可使用5MHz的扇形探头。   图1-2线阵探头   检查时应选用7.5MHz以上的线阵探头。探头的长度应达到4cm。   图1-3扇形探头   骨骼等对声窗小的血管的检查有影响,这时可以使用声束宽、扫查范围大的扇形探头。   2.增益、动态范围的调节   ●增益是对图像上强度(辉度)的调节功能,是仪器面板上*常使用的按钮。   ●动态范围是对必要的信号幅度的切断功能。动态范围大显示器的辉度差变小,图像变得柔和;相反,动态范围小图像变得较硬。      ◆要调整仪器的增益及动态范围,显示器及图像打印的亮度和对比度的调节也是必要的。图像的明亮度是靠调整增益及亮度来完成。动态范围及对比度是图像明暗差(高低)的调整。   ◆检查室的照明要略暗一些。在比较亮的房间内显示器应调亮些,在比较暗的房间内显示器调暗些比较合适。   3.灵敏度时间控制的调节   ●灵敏度时间控制(sensitivitytimecontrol,STC)称为时间增益补偿(timegain   图1-4条件适当   以血管壁的结构清晰显示(箭头),血管腔内为无回声(☆)为标准设定。动态范围一般在40~60dB。   图1-5条件不当   由于增益高,动态范围大,噪声增大,图像发白。难以评价血管内的异常回声及血管壁的结构。   ●在人体内超声波的衰减方式是距离与频率成比例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频率增高,衰减是从浅部开始的。   图1-6校正适当   颈总动脉在横断面(箭头)上可以清晰显示。正常甲状腺的实质部分(☆)也可由浅到深回声均匀,STC对衰减的影响进行补偿。   图1-7调节不当   STC设定为浅层较高,而深层较低。一般对STC的调节,是由浅到深在中间部设定,对整体的增益仅做轻微调整。      ◆STC的调节,是由浅至深将脏器均匀显示出来,并将脏器实质部分的回声调节均匀。在使用高频探头时,正常的甲状腺回声是比较均匀的。   4.聚焦的调节   ●下面是对检查对象相邻部位的焦点深度的调节。血管检查时为了清晰显示管壁及内腔,必须调整与之对应的深度聚焦。   5.避免探头过度按压   ●在检查浅表血管时,必须避免探头过度按压。正常的动脉显示为圆形。过度施压容易使静脉变形。   图1-8调节适当   适当的设定   图1-9调节不当   由于设定较浅,血管壁及内腔显示不够清晰   图1-10操作适当   图1-11操作不当   由于过度施压,静脉(箭头)未被显示。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mb.com/zlyy/1215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