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血管球瘤是好发于手部的良性肿瘤,为动静脉吻合体一血管球体转化而成,其中以甲下血管球瘤多见,多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骨侵独多为的发性改变,原发于骨骼者罕见
同义词:血管神经瘤,波波夫瘤
病理与病因一般发病机制
为动静脉吻合体一血管球体转化而成
多认为是血管球在诱因作用下发生异常增生而形成
流行病学:9%~60%有骨异常改变
大体病理及手术所见
浅蓝色或紫红色结节,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未见包膜
切面呈浅粉红色,质细软
显微镜下特征:由肿瘤细胞和大量中小薄壁血管组成
瘤细胞呈套袖状围绕血管,在肿边缘部呈不对称分布
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临床表现多见于手指及足趾甲床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联征”:阵发性剧痛、触压痛、冷敏感
透过指(趾)甲较易发现位于甲床上的瘤体
临床病史
轻微摩擦、压迫、碰撞可引发剧烈疼痛
部分病例疼痛可向手背及前臂背侧放射
年龄:多见于成人,40~50岁约占半数,
性别:甲下血管球瘤女性多见,而手指以外的血管球瘤男性更常见
艮性病变,未见恶变报道,不发生远处转移;手术切除后,极少复发;
影像表现最佳诊断依据:病灶多位于末节指骨甲下;骨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光滑锐利;局部软组织肿块
部位:身体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多位于末节指骨甲下;可位于指骨腹側及中心部或来源于邻近软组织侵蚀骨组织
大小:直径一般为数毫米至1cm
形态学:圆形低密度区;边缘光滑锐利
X线表现:多位于末节指骨甲下,亦可位于腹侧及中心部;呈骨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光滑锐利,有时伴轻微硬化边;内部无钙化及残留骨;源于软组织者,侵蚀末节指骨,边缘性骨吸收或皮质增厚;可有周围软组织肿胀或肿块
CT表现:可清楚显示病变及其边界,骨皮质变薄,可不完整;增强CT:轻度强化
MRI表現: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合并出血可使信号复杂化;增强后可见不同程度强化
鉴别诊断内生软骨瘤:临床无症状或轻微疼痛;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内部可见钙化
骨巨细胞瘤:发生于骨端;边界清楚膨胀性骨质破坏区,但无硬化;内有骨性间隔;累及软骨下骨质;骨膜反应及骨质增生硬化少见
単纯性骨肿:中心性骨质破坏;轻度或无膨胀;骨折后“骨片陷落征”
动脉瘤样骨囊肿: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内有间隔;液一液平面;边缘有硬化
往期16大精彩回顾个病例解析汇总
个基础影像病例汇总
全身各部位影像数据
全身14个部位的X线解剖+摄影技巧+读片技巧
全身各部位系统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断层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报告模板(X线、CT、MR齐全)
7本经典影像书籍读书笔记
58医院经典读片汇总
个经典医学影像名家视频讲座汇总
个精品医学影像专题内容汇总
31种常见疾病的分期分型
35种影像综合征汇总
32篇专家共识,规范您的影像检查行为
75位老师求助内容汇总
影像学院篇经典内容汇总
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