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一附院脑血管病区再次成功完成一例高龄

今年一月,西安交大一附院脑血管病区又成功为一位高龄高危孤独椎动脉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实施颅内支架,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经痊愈出院。该患者手术成功,体现了一附院在高危复杂颅内动脉介入手术的综合处理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患者刘某,男,75岁,7年前因“脑梗死”入院,且患者合并高血压病14年,2型糖尿病史26年。曾行脑血管造影,其右椎动脉先天发育畸形,不参与基底动脉供血,脑干(呼吸生命中枢)供血仅仅来源左椎动脉,但左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这是一例非常危险的病例,7年来患者强化药物治疗,但是仍反复短暂晕厥。再次复查脑血管造影,孤独椎动脉颅内段99%狭窄,命悬一线!

  家属非常焦急,不做手术,这一丝血流随时都可能堵塞,脑干梗死后果可想而知!做手术,风险极高,高血压、糖尿病人的颅内动脉又薄又脆,脑出血的可能性极大!这可怎么办?家属医院相关脑血管专家,均认为这样的病情是“九死一生”!

  一附院脑血管病区冯骏副教授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为患者精心地进行围手术期准备,设计了手术流程。在全麻下,冯骏副教授、叶远鹏、赵超进修医生精巧地完成了介入操作,终于成功地实施了孤独椎动脉颅内段支架手术。当老人安全地被送出手术室门口时,患者家属都激动地热泪盈眶,欢呼雀跃!4天后,老人就轻松出院了。家属说,来交大一附院脑血管病区,真是来对了!

  一附院是卫计委第一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脑血管病区是卫计委第一批颈动脉支架培训基地。在刘亚民主任的领导下,脑血管病区为无数疑难危重患者解除病痛,广受患者赞誉!介入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一附院相关脑血管介入技术已经达到国内先进,西北领先水平。

冯骏教授个人简介冯骏,西安医院,脑血管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专家。

国家卫计委首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专家,国家卫计委首批颈动脉支架技术培训专家,国家卫计委首批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专家,陕西省首批介入资质评定专家,陕西省首批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综合介入三项资质专家,西安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编委,陕西省介入放射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完成外科手术、介入手术共余例。包括颈动脉支架术(CAS)、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椎动脉支架术、锁骨下动脉支架术、颅内动脉支架术、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肾动脉支架术、下肢动脉支架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下腔静脉支架术等。

曾先后荣获“青年岗位能手”、“全校教师授课比赛第一名”、“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技术研究(项目编号:BAI08B07)。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血管性疾病形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M)。

主持,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缺血性脑卒中危险预测因子研究(项目编号:K13—G7),已结题。

主持,西安交通大学临床新技术:CEUS评价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斑块的稳定性以及对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10)

发表文章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文章5篇,参编著书4部,获国家专利2项。









































锡林郭勒盟第七届老年人台球比赛在正蓝旗举
食疗养生它是神仙的粮食,降三高调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mb.com/bfbz/148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