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15天的小宝,体重仅3公斤,动脉导管内却长了个不断膨胀的肿物。肿物几乎堵住了他的主动脉和肺动脉,随时有致命危险。最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先心病外科崔虎军主任团队的救治下,小宝重获新生。“新生儿罹患动脉瘤非常罕见。”崔虎军表示,此次为小宝成功实施根治性切除及血管重建手术,刷新了全国夹层动脉瘤外科诊疗的年龄和体重双项纪录。一出生血管里就长了肿瘤小宝为顺产出生,他的妈妈张女士怀孕和分娩时都很顺利。然而在小宝出生后第四天,他被查出心脏有杂音。心脏超声结果提示,小宝的肺动脉存在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不除外”。噩耗降临,张女士着急地在网上寻找专家咨询。医院小程序里,她“遇到”了省医的先天性心脏病专家崔虎军。查看小宝的心脏超声后,崔虎军意识到情况危急——小宝有猝死风险,及时手术是唯一的救命希望,必须得赶紧住院治疗。第二天,张女士就带着小宝来到了省医,住进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王一飞迅速组织超声科、影像科、心儿科、麻醉科及先心病外科多名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小宝的超声及核磁共振结果显示,他的肺动脉非常狭窄,已基本被堵死,主动脉导管则很粗大。专家们均认为,这么小的宝宝长出动脉瘤,相当罕见。“我们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例。整个瘤子把主动脉肺动脉都给堵住了,而且性质不明。”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刘玉梅回忆。小宝的病情虽疑难、罕见,但崔虎军很笃定:“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救。”术前,专家团队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手术方案。手术将由崔虎军主刀,我国著名先心病专家庄健指导,省医体外循环科主任章晓华负责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多学科联合救治省医心脏外科手术室里,出生15天的小宝在麻醉科医生的呵护下安然睡去。为小宝开胸后,崔虎军发现,小宝病情的严重和复杂程度仍然超出了整个团队的预期——肿物不仅占据了肺动脉主干及分叉部位,更经过增粗的动脉导管朝主动脉弓内延伸。“为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效果,不仅要修复肺动脉,还要对整个主动脉弓进行重建。”崔虎军说,常规的体外循环已不能满足手术要求,必须使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届时,小宝的体温将降至18℃,全身组织器官,包括大脑的血液供应将全部中断。这种情况下,留给外科医生的安全时间仅有短短的30分钟。否则,小宝的全身脏器将会面临不可逆转的损伤。超低体重的患儿、复杂罕见的病变、近乎苛刻的手术要求——在场的每一位医生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尽管如此,医生们也决定迎难而上。在心脏外科,主动脉弓重建一直以来都是天花板级别的手术。小宝是超低体重新生儿,主动脉弓直径仅5毫米,吻合用的缝线比头发丝更细,缝合过程必须使用高倍手术放大镜并保持高度专注,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缝线断裂和主动脉弓损伤。崔虎军细致地为小宝手术,游离主动脉弓近心端、切除肿物近心端和远心端、游离降主动脉,吻合主动脉弓……整个过程下来仅耗时22分钟!而后,小宝恢复正常的体外循环,温热的血液再度充盈小宝的身躯。这时,崔虎军从容地将肿物完整切除,并利用自体心包重建肺动脉。在他松开主动脉阻断钳的一瞬间,小宝的心脏再一次有力地跳动起来。病理结果表明,小宝肺动脉内的肿物实际来源于动脉导管组织,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新生儿期动脉导管夹层动脉瘤。幸运的是,该肿瘤为良性,切除即根治。未来,小宝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长大和生活。崔虎军感慨,同种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在新生儿期的矫治难度要高出数倍,病情也更加复杂多变,成功的治疗除了需要手术技巧外,更需依仗先心病外科、新生儿科、心儿科以及麻醉科、体外循环科等多学科共同协作,“省医顺畅的团队合作机制,为此次救治赢得了时间。”南方+记者陈伊纯通讯员郝黎张蓝溪张诚斌陈伊纯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