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逐渐以腔内修复术为首选,但腔内修复术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锚定区。近、平肾腹主动脉瘤因锚定区较短,为腔内修复术带来了挑战。年7月12~14日,在南宁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SEC)期间,来自福建医院血管外科的郭平凡教授就平肾腹主动脉瘤全腔内重建内脏动脉技术要点作了精彩的分享。
近、平肾AAA的腔内治疗策略
近、平肾动脉瘤是指AAA累及肾动脉或瘤颈长度10mm的AAA。针对该类病变,开放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腔内治疗策略包括开窗/分支支架腔内修复技术(F/BEVAR)、平行支架技术、腔内动脉瘤密封术(EVAS)、Endostaples技术、PMEGs等。
开窗/分支EVAR:纳入14项研究,名患者进行分析,其中30天的死亡率为4.1%,暂时性肾功能损伤率为11%(其中2%需要永久透析);6个月随访Ⅰ型、Ⅲ型内漏发生率分别为5.8%、2.6%;5年随访靶血管的通畅率为95.8%;再干预发生率为12.7%。
平行支架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无需定制支架,可用于急诊治疗;但是可能会存Gutter、内漏等问题;一篇相关文献综述表明平行支架术后Ⅰa型内漏的发生率为7.6%。
EVAS:该项技术的临床研究较少,ASCEND注册研究纳入名EVAS联合1~4个平行移植物的患者,1年随访显示免于再干预率为89%。
Endostaples:一项纳入名患者的多中心注册研究表明,该技术的失败率为5.3%,术后Ⅰ型内漏的发生率为4.4%。
对于近、平肾AAA的治疗,不论是选择保守治疗、开放手术还是全腔内治疗,随访5年后,相当多的病例显示再次干预的指征。此外主动脉退行性病理改变的进程无法纠正;因此,近年来对锚定区的要求趋势为“longerandlessoversize”,并要为后续手术留下空间。以腹主动脉内脏区动脉重建为例,从年到年,Mayo医学教学与基金会推荐从早期的“二窗一槽”到“三窗一槽”,再到“四窗一槽”(Figure1)。
Figure1
年至年推荐技术变化
病例分享
术前CTA: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
手术方案:为预防脊髓缺血,拟分期手术治疗。
一期手术过程: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植入胸主动脉支架;
一期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后复查CTA显示胸主动脉夹层隔绝良好;
二期手术过程:双侧股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切开探查+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开窗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显示腹腔干、肠系膜、双侧肾动脉显影良好,腹主动脉瘤隔绝满意,少量膜性漏。
二期术后复查:CTA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无明显内漏。
截瘫的预防措施
截瘫是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术中应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1、主要分支不覆盖;
2、选择分期手术进行处理;
3、术中、术后维持收缩压mmHg以上;
4、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