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猝死事件屡见不鲜,其中不少与心脏疾病相关,且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截至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高居榜首。
事实上,心血管疾病在发作前往往会给出多种“预警”信号,这些信号不仅包括身体的不适感,还可能表现为外形、外观和颜色的变化。如果我们能在家中及时发现这些异常,并迅速就医,将能获得及时救治,从而提升预后效果。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心脏问题可能出现的一些“预警”症状。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杵状指。杵状指,也被称为“鼓槌指”,其特征是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现杵状膨大。这种症状不仅影响指(趾)端的美观,更可能是多种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征兆。
那么,杵状指具体提示哪些心血管系统疾病呢?这包括慢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肌炎、心包炎等。同时,某些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以及肺动静脉瘤等,也可能导致杵状指的出现。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杵状指呢?可以通过观察指(趾)端是否明显增宽增厚,指(趾)甲是否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以及指(趾)端背面的皮肤与指(趾)甲所构成的基底角是否大于80°来进行自我检查。正常手指与杵状指的外观对比左图展示正常手指的上面观和侧面观,而右图则清晰地呈现了杵状指的形态。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杵状指在外观上的显著变化。左侧手指展示了正常的侧面角度(∠ABC=69°)和指甲角度(∠ABD=83°),而右侧的杵状指则呈现出不同的角度,分别为9°和°。同时,我们还可以比较两者的指骨深度。正常指甲的指骨深度(IPD)通常大于杵状指的指骨深度(DPD),这一现象被称为Schamroth现象。通过对比两者的指骨深度,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两种指甲状态的差异。在排除杵状指的情况下,我们观察发现,两食指相对时,正常指甲间会形成一个菱形间隙。然而,在杵状指的情况下,由于甲床组织的增加,这个间隙会逐渐闭合。
此外,我们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