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健康小讲堂五脑子里的隐藏炸弹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颅内动脉瘤在我国具有患病率高、破裂后致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并不明确,但多数专家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与颅内动脉管壁局部先天性缺陷有关。脑动脉的血管壁结构比较特殊,管壁较薄而动脉的压力较高,所以容易在动脉薄弱处形成向外膨出的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的发生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有颅内动脉瘤家族医院检查。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脑血管壁弹性会降低,易引起颅内动脉瘤的形成,若血压控制不佳或突然增高,很可能会直接引发动脉瘤破裂出血。另外,感染及外伤也会导致动脉瘤的发生。

颅内动脉瘤还没破裂时,有什么症状吗?

破裂前会有先兆吗?

一旦破裂会怎么样呢?

还没有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以是没有症状的,如果动脉瘤较大,则会压迫邻近的脑组织或脑神经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癫痫、偏瘫、失语、动眼神经麻痹、视力障碍等。

颅内动脉瘤破裂前是有先兆症状的,如头枕背部疼痛、眩晕、运动感觉障碍等。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突发持续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其实,颅内动脉瘤是可以被查出来的!

影像学检查是主要方法:CTA、MRI、DSA

其中脑血管造影是金标准!

而且,颅内动脉瘤可以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

对于患有动脉瘤的病人可以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术的目的在于:利用股动脉穿刺,将纤细的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囊内或瘤颈部位,再经过微导管将柔软的钛合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内并将其充满,使得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从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

颅内动脉瘤健康指导: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监测血压,定时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戒烟戒酒,因为烟酒都会对血管造成影响;

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着凉;

高危因素人群应定期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以便能及时发现病变,平时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控制,从而降低动脉瘤的发生率。

苗建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医院神经内科(全军神经内科中心)副主任。

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病学博士,曾在美国纽约州立StonyBrook大学医学院留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10余年,具有丰富的科室管理经验。

在医院神经内科从事神经病学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年;熟悉本专业领域国内和国外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对本专业的疑难、危重病人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多次受邀或科室委派参加院内、院外危重患者的抢救以及疑难病症患者的会诊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第四军医大学“科技创新”课题、“优秀中青年人才资助计划”基金课题、医院“优秀科技苗子人才”基金课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科研项目10项,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在国内统计源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6篇

荣立“三等功”1次、获解放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入选第四军医大学“优秀中青年人才资助计划”、医院“精英人才培育资助计划”

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认知障碍与痴呆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神经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陕西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陕西省和西安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

张冬子,医院执行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在读。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从医20余年,在医院神经外科进修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医院神经显微学会委员,陕西省神经介入学会会员。首都医院进修神经显微技术。主持完成省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课题基金4项,参与西安医学院校级课题2项。主持西安医学院新技术新业务2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

专业擅长于脑血管介入手术:全麻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溶栓、机械取栓,支架成形术,独立完成局麻下全脑血管造影术例。

熟练完成神经外科各种显微手术操作:例如颅脑损伤开颅手术、脑出血的微创及开颅手术、脑膜瘤,胶质瘤的开颅手术、颅骨修补术、脑积水分流术,亦可开展复杂的神外显微手术,例如翼点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脑内低级别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癫痫手术切除等。

开展部分复杂的颅底手术,如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蝶骨嵴内1∕3脑膜瘤切除、乙状窦后入路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术、枕正中入路小脑肿瘤切除术等。

开展部分脊髓手术:如脊髓栓系、脊髓空洞症、椎管囊肿等;能够开展颅内外血管吻合术,脑干血肿清除术等。同时熟悉神外ICU工作,对神经外科急诊、抢救、疑难病症等及其并发症的处理熟练。

年1月获第二届西安市“十大杰出好青年”(创新创造好青年)称号。

编辑:隋璐雅

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mb.com/yfcs/1186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