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是脑动脉壁的一种囊性突起性病变,发病率为3-10/10万人/年,一般人群中动脉瘤的发生率为5%-9%。病因多为先天性,其次是血管炎和动脉硬化。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54岁,女性略多与男性,好发位置以颅底Willis环处居多,常见于血管分叉部位。
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小动脉瘤未破裂时一般无明显症状,较大动脉瘤可有偏侧头痛、颈项痛、眩晕、眼痛、视力减退、眼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等。破裂动脉瘤的主要症状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包括剧烈头痛(裂开样)、恶心呕吐,重者可有偏瘫、癫痫发作、意识不清等,初次出血死亡率高达30~40%,未及时治疗再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70%-80%。
头颅CT是诊断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对未破裂动脉瘤进行初步筛查。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通过3D重建可详细了解动脉瘤的形态、大小、部位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等。可对CTA、MRA检查结果准确性进行评估,是决策动脉瘤治疗方案的最重要依据。
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微创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这二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解动脉瘤的位置、形态、数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以及患者年龄和身体其他疾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或者二者的结合。美国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指出介入栓塞动脉瘤其创伤小、相对比较安全,不增加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如何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