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层螺旋CT头颈部数字减影动脉成像

164层螺旋CT头颈部数字减影动脉成像

来源:医学影像健康作者:潘冬刚CT血管造影(CTA)由于其无创、快捷等特点,已成为临床中全身动脉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1]。CTA后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容积再现(VR)技术是将全部像素的总投影以不同灰阶或辅以伪彩显示出来,通过调理阈值,立体显示感兴趣区血管及周边等结构,其显示方式直观,深受临床欢迎[2]。头颈部由于其解剖结构特点,动脉常紧贴或穿行于骨性结构走行,常规法CTA后处理中VR成像时使用的阈值法或手工切割法常难以将血管与周围骨骼分离,致使效果不佳或费时较长[3]。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CTA)应用类似DSA的技术,能有效、准确、简便、迅速的将目标动脉与周围骨性结构分离,但是检查进程中影响因素较多。笔者旨在探讨头颈部DSCTA运用中的影响因素,提高影象检查技术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搜集我院年10月一年10月78例行头颈部DSCTA检查患者,其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8岁。

1.2扫描方法

使用SiememsSensation64CT机进行扫描。扫描前与患者交换,告知相干检查流程,强调检查中配合的重要性。指点患者上检查床仰卧位头先进,采取头颈部扫描专用头架,患者头部置入头架内并摆正,在患者头部两侧放入海绵垫固定并摆正头颈部,嘱患者在检查期间不要移动头颈部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水平至颅顶,由足侧至头侧扫描。先行平扫,扫描参数:kV,mAs,螺距0.7,重建层厚0.6mm。随后进行增强扫描,采取智能触发模式;造影剂为非离子型比较剂,用量1.5ml/kg,注射速率4.0ml/s;造影剂注射终了再以一样速率注射生理盐水50ml以冲洗管壁;增强扫描的所有参数与平扫完全一致,以便后期进行血管减影。选择主动脉弓起始部作为监测点,阈值-HU,经肘静脉注入比较剂8秒后开始进行监测扫描,当监测点CT值到达设定阈值即自动触发扫描。

1.3后处理方法

将平扫及增强扫描数据行0.6mm层厚横断位重建,用减影软件将图象进行血管减影,将减影后的图象传送到Leonardo工作站,用3D及Inspace软件进行处理。后处理方法与常规CTA方法相同,采取方法包括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本文重点比较VR法效果。

1.4后处理图象质量评价标准:VR像上动脉显示清晰,无周边骨性结构干扰,则图象质量评级为优;若动脉显示清晰,局部残留骨组织片状影,则图象质量评级为良;显示不清者或周边严重骨组织干扰者,图象质量评级为差。由两位主治医师及一名副主任医师对图象质量进行评价、分级。

2结果

78例血管减影VR图象中质量为优者55例(图1,图2),质量为良者l6例,质量为差分级者5例,另有2例减影失败而采取常规法CTA行后处理。其中头颈部动脉未见明显异常者31例,颅内动脉瘤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2例,颈动脉狭窄9例,颈内动脉动脉瘤3例,脑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2例,颈总动脉动脉瘤及颈动脉体瘤各1例。全部病例诊断结果均由临床或其他检查技术证实。

(作者:医院)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吗
专科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mb.com/yfcs/92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