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奇迹吗?”
“我们能救他一次,却再也救不了他第二次。”
“才十岁啊。”
“也许,就让他这么走,对他,对他的家庭都是一种解脱吧”
这是这次下了夜班之后发的一条朋友圈,好久都没有讲故事了。在急诊干了三年,讲了许许多多在急诊遇见的人和发生的事,从原来的义愤填膺、同情备至,到现在的我称之为“麻木”的情感,真的好久好久没有以前这种感觉。对于这个小孩儿,我总想说点什么,可是真当敲起键盘来,竟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其实,是一个在急诊非常常见的毛病—动脉瘤破裂出血,但是发生在一个十岁的小男孩身上却显得格外惹人怜。“之前就曾动脉瘤破裂出血,在上海做了手术,今天突然疼的很厉害,家长赶紧买车票,可是在车上吐得很厉害,神志也淡漠,刚到金华站就被救护车拉过来了。这次查出来是第二次动脉瘤破裂出血,出血量很大很大。”其实,我并没有接触到这个小男孩的全部过程,我们去接班的时候,只是看他安静地躺在床上,嘴里含着气管插管,胸腔跟着呼吸机有节律的动着,一百七八十的心率以及镇定但却又近乎绝望的父母。很安静,没有哭喊,没有祷告,有的只有外科医生的一次次谈话以及护士的不断记录,“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本不应该形容这些,但是用在这里却也显得很凄凉。可能我语文没有学好,实在描绘不出那种…揪心,那种令人心碎,丝毫不比那种呼天抢地的揪心差。后来,我去看了他的CT片,看的我毛骨悚然,哪怕是个看不懂的人也会觉得,这个小孩子恐怕活不了多久了,我在外科医生边上听了一会儿,他的父母放弃了,很平静的在拒绝抢救的单子上写下颤抖的名字。“拒绝近一步抢救”,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宣告了一个家庭的破碎,十年,尽心抚育的孩子可能就此夭折,很难去想象他们心里的那份苦难,只知道他们的眼里写满了绝望。
“你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奇迹吗?”
“我们能救他一次,却再也救不了他第二次。”
“才十岁啊。”
“也许,就让他这么走,对他,对他的家庭都是一种解脱吧”
其实,在抢救室里,我们见过太多太多的小孩子抢救:有给姐姐买棒冰被车撞死的小女孩儿,逗乌龟溺水身亡的刚回走路的小孩儿,有翻身把自己给憋死的毛毛头,心脏突然停掉的先心小孩儿,以及其他等等等等,有救回来的,当然我碰到的是救不回来的居多。每次抢救的时候心情都很差,或者说是很揪心,一方面是如花的年纪,刚刚开始的人生,还没看尽世间美好,还未体验晟世繁华,还没看尽这世间的一花一世界,还未盛开,就已然凋谢,哪怕是在我们素未相识的人看来,也觉得心在阵痛;另一方自然就是家长们的呼喊、祷告与自责。很多人都问过我,“抢救这么多,也死了这么多人,你们会麻木吗?”其实,那种抢救失败或者眼睁睁看着一条生命的逝去而无能为力的那种难受的感觉,我想,是搁谁都不想体验第二次的,也更不可能会“麻木”。
“曾经想着要拯救世界,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都拯救不了”
第二天,后夜班的同事在这条朋友圈下面评论了一句
“他解脱了”
我叫豪豪今年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