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双微导管栓塞后交通宽颈动脉瘤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病例10秒速览

术者简介

徐锐

医院

介入医学科主任医师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影像专业副主委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副主任委员

简要病史

一般信息:62岁女性,头痛伴恶心呕吐4天,-09-16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4天前开始出现头痛,位于全头部,呈持续性、爆炸样疼痛,活动时加剧,平卧位稍减轻,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于外院行颅脑CT平扫示:左侧额叶脑沟少量出血,全脑血管造影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

既往史:肝炎病史20余年,乙肝,平素口服“去甲斑蝥素片15mgtid、恩替卡韦胶囊0.5mgqd”治疗。4月前发现“脾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口服“利可君20mgtid”升高血小板、白细胞治疗。

查体: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诊断:左侧后交通动脉瘤

术前检查

图1:显示左侧额叶脑沟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手术过程

图2:造影显示:左侧胚胎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图3:长鞘+Navien建立通路,3D旋转后,选取工作角度。两根SL-10微导管塑形后,均超选入动脉瘤内。经靠近瘤颈口的微导管填入5mm×10cmTarget弹簧圈成篮,暂不解脱,防止弹簧圈脱出。

图4:经深入瘤体的微导管填入Target弹簧圈3mm×8cm、2mm×8cm、2mm×4cm、4mm×6cm并解脱。

图5:继续经靠近瘤口的微导管填入Target3mm×4cm、2.5mm×4cm弹簧圈,后交通发出部位的动脉瘤颈略残留,瘤体其它部位栓塞良好。术后即刻工作角度造影,RaymondII级栓塞。

图6:术后正侧位造影,远端分支显影正常。

专家点评

孙成建

医院

介入医学科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介入放射学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综合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点评

该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CT显示出血主要位于左侧额叶脑沟,外院CTA显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转入我院。结合CT,考虑动脉瘤非此次SAH的责任病灶。虽然该动脉瘤为未破裂宽颈动脉瘤,但考虑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支架辅助栓塞,则术后的双抗治疗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选择采用双微导管进行弹簧圈单纯栓塞。同时,动脉瘤颈部位的后交通动脉为胚胎大脑后动脉,在填塞时,需要注意保持胚胎大脑后动脉通畅。在动脉瘤形态欠规则时,单根微导管栓塞容易出现动脉瘤栓塞不致密,致使瘤口、瘤底等部位残余。这时,双微导管栓塞动脉技术具有如下优势:1)更适应动脉瘤形状,使弹簧圈分布更均匀;2)更能稳定成“篮”效果(微导管提供额外支撑力);3)避免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风险;4)有利于保护动脉瘤瘤颈或体部发出的重要分支血管。双微管技术在动脉瘤急诊手术、保护瘤体发出血管、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对手术操作的技巧具有较高要求。

病例整理

赵晓龙医师

医院

介入医学科

编辑:张照龙

终审:徐锐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mb.com/jbzl/1154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