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二十多年前,他放弃在城里年收入几十万元的生意,回到生养他的山村担任书记,带领着村民一起致富。24年过去了,穷山沟变成最美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可是,张继学却因带病坚持工作,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年8月31日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9岁。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惦记着村里的发展……
11月2日,
张继学的儿子张刚
提到的一个遗憾令人动容——
作为一名专业摄影人员,
由于种种原因,
没能给父亲拍摄一张祖孙三代的全家福。
“他太忙了,忙到连坐在家里
拍张照的时间都难找。”
11月30日上午,
一张特殊的“全家福”照片
定格在记者的相机中,
这家人的心愿终于成为现实。
回家
11月30日,按照本地的习俗,张刚要从济南赶回沂源老家给父亲上“百日坟”。除了这个,张刚为家人拍摄一张“全家福”的事也安排在当天。
早上7点多,记者从博山进入沂源的路上,天空中已飘起了绵绵的小雪,9:07,抵达朱家户村张继学的家门口时,张刚一家三口也从车上下来,拎上大包小包的行李,还是熟悉的路口,还是熟悉的陡坡,还是那棵熟悉的柿子树。
▲张刚参加工作时和父母有一张合影。成家后,因种种原因,张刚和妻子、孩子未能与父母拍一张祖孙三代的全家福。
“毕业后我在济南参加了工作,现在是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爱济南》的摄影记者。”张刚说,“媒体记者的工作平时就比较忙,到了放假更是这样,所以这几年回来的次数不多,回来也可能待不了几天就要往回赶,就今年夏天回家在家里多待了几天,孩子特别喜欢这里,可惜没能和爷爷一起留下全家合影。”
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由于张刚回家的时间不多,张继学的工作又经常脱不开身,虽然早有拍摄一张全家福的计划,但这件事却一直搁置了下来。
▲张继学家门前的路十分陡峭,而且是村里最后硬化的路段。
“早就说要拍全家福,今年过春节的时候,儿子相机都拿出来了,正准备拍时村里又有个事,他匆匆忙忙就出去了。”张刚的母亲李洪凤回忆说,“没想到这张照片再也没拍成。”
“今天咱们拍一张。”作为一名专业的摄影工作者,张刚希望能将这个心愿完成。照片选景时,他特意选了张继学生前常坐的一把椅子,“那个时候我们在家里吃饭,我爸就坐这个位置,我妈在这,我坐这里。”看着往日吃饭的桌子,张刚一边回忆,一边介绍着。
“3、2、1……”伴随着响起的快门声,一张特殊的“全家福”在相机中定格,画面中张继学的座椅虽然空了下来,但是对他的满满追思却永远留在这里。
对普通人来说,拍摄一张照片不过是几分钟的事,但是对“老黄牛书记”张继学来说,在朱家户村的忙碌工作让他时常无暇顾及小家的温暖。看着相机中的照片,李洪凤不停说着:“挺好,挺好……”
“情系家乡,精神永存”,
黑白线条勾勒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本色。
张继学的故事,
激发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的创作热情。
读罢《鲁中晨报》的报道,
年近八旬的阎先公,
迫不及待赶到朱家户村实地采风,
一口气创作出8幅手绘作品,
用艺术家特有的方式
致敬这名一心为民的基层好干部。
一起阅读画作,
从大师的作品中感受榜样的力量吧!
▼
县城创业率先致富
只有高中学历的张继学,在上世纪80年代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来到沂源县城做生意,专门从当地收购水果、花椒、羊绒、驼绒等农副产品,再卖到外地。因为踏实肯干、人缘又好,张继学的生意越做越大,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家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元。张继学成了村民眼中的“大老板”。
放弃生意回村当“官”
张继学既是生意人,也是共产党人。村里的老书记吕德远让他当村里的电工,负责收水电费。他欣然答应,而且干得很出色。再后来,老书记对他说:“你生意做得这么好,治理一个村庄也没有问题,村民都希望你能回去,带着他们干!”张继学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放弃生意,回村当了村书记。他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带着大家一起富。
扭转观念改种果树
朱家户村的耕地几乎都在山上,村民祖祖辈辈以种粮为生。为了引导村民种植果树,张继学不断组织党员、村民外出考察学习,终于打消了村民的顾虑,村里的大部分山地都改种了果树。水果成熟后,他又利用自己做生意积攒的人脉,帮村民销售水果。渐渐地,朱家户村的水果打开了销路,村民的收入明显提高了。村里的私家车多了起来,越来越多土坯房被砖瓦房取代。
自己垫钱硬化路面
年,有单位送给村里一批水泥,张继学想用来给村里修路。光有水泥,没有沙子怎么办?村集体没钱,张继学就自己垫钱买了40车沙子,再用自己家的农用车一车车地拉回村里。村里的主干道和村民家门口的路都早早地完成了硬化,有的甚至铺上了青石板,可直到年村里第三次修路时,张继学家门口的土路才铺上了水泥。
改善村貌发展旅游
最近几年,朱家户村的发展可以说是驶上了快车道。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过去的穷山沟变成了“花果山”;通过路面硬化、种植景观植物、旱厕改造等,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张继学又带领村民进军第三产业。村里修建了停车场、文化广场、儿童乐园,建起了民宿、饭店等,逐渐发展起了集观光、采摘、餐饮、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
抗击台风一心为公
年8月11日,张继学要去威海学习,他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后来台风“利奇马”来了,威海没去成,他赶回村抗击台风。8月12日,山上的洪水下来了,山脚下的张继学家,瓷砖缝、墙缝里呼呼地往外冒水,妻子给他打了多少遍电话也没人接。此时,张继学正和村干部、党员们一起装沙袋、扛沙袋加固河堤。妻子找人叫他回家看看,他回家看了看,确认房子没事又赶紧回到了抗灾一线。
忙于村务耽误治病
忙于村务的张继学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当他感到身体不适时已是肝动脉瘤晚期。张继学去世前曾经多次出现“肚子疼”的情况,他自己没当回事,周围的人也都以为他肠胃不好。直到抗击“利奇马”的工作结束后,医院检查,后又医院,最终被确诊为肝动脉瘤晚期。
情系家乡精神永存
在医院住了18天,张继学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他让儿子赶紧办理出院手续,他要回家。救护车到了村里,张继学挣扎着,想下车看一看村里的路,看一看路旁他亲手种下的树。可是,他已经没有力气了。人们用担架抬着他往家里走时,他只能躺着看看周围的一切。回到家十几分钟后,张继学就停止了呼吸。
张继学走了,
但他带领乡亲趟出来的致富路还没走完,
朱家户村的蓝图已经绘就,
他的同事将踩着他的脚印,
把蓝图变为现实,
继续带领乡亲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鲁中晨报
本期编辑:房昕